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六点论证十余年投资圈(2)

来源:北极光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到底能不能进行这个方向的投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合理的基金时间机制和换手机制支撑下,早期以较低估值进入,抱有长期陪伴的决心,仔细选择

到底能不能进行这个方向的投资?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合理的基金时间机制和换手机制支撑下,早期以较低估值进入,抱有长期陪伴的决心,仔细选择商业化能力强的团队,不唯技术论,反而是最终可能获取高额回报的关键;亦或是观察到一定时间,回避早期高技术风险时期,在合适的位置进入,都是合理的投资方式。

遗憾的是,现在这个方向企业的估值已经将理性推到边缘,不管是已经被证明商业落地有大问题的AI,还是从前无人问津现在火到爆炸的半导体,以及一直“挂在天上”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如此。这样不理性的泡沫堆积下,高风险、高估值双重加持,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赚钱是小概率事件,赔钱是大概率事件。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只是大家还是会抱有侥幸心理,而越是火热,可能反而越是需要冷静思考看待。

第三,技术和制造业不是靠钱就能刷出来头部企业的行业。

在这个投资大潮中,有很多互联网出身的投资人带着固有的互联网思维进入这个领域。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成长速度远比制造业快,资金的密集度和有效性非常高,因为其初期主要壁垒并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模式和扩张速度。这时候行业头部企业在获得相对集中的资本投入之后,很容易利用资金优势快速扩张,形成其后的一系列护城河,最后达到马太效应。

扩张速度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业to C(to Customer,面向普通用户)的特性决定的。一旦开疆拓土完成,再去在已有用户身上寻找赚钱的商业模式。

而在技术驱动的制造业,从商业侧而言,由于其to B(to Business,面向企业)的特性,先天就快不起来;从技术产品成熟过程看,也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经过多次和客户之间的反复迭代,才可能稳定成熟。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不是靠堆钱堆人可以大幅加速这个过程的。

更加特殊的一些行业,比如汽车行业,无论是车规还是型号,三四年时间可能还在起点,多少钱也很难加速这个过程。换言之,堆钱有用,但用处不大。所谓“有用”,是指可以保证公司现金流充足;“用处不大”是指无法推动公司快速成长。

就是说在到达一定的资金充裕度后,资金效率的边际效应大幅下降,接近于0,这是技术和制造业的特点。随着企业商业成熟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启高速成长模式之后,对资金的需求又会上升,大概如下图所示,但这个时候也不在早期投资的范围了。

所以试图在企业早期依靠密集资本投入,来快速制造行业龙头的想法在制造业是完全行不通的,这样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大多数转行到制造业的互联网投资人来说,固有的思维模式会让他们习惯性用之前的打法对待新行业,高估值、大额资金投向原行业标准认为的好企业,试图复现互联网行业的投资特征,而这在制造业投资,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正是这些属性的资金涌入,进一步助推泡沫高涨,出现一些在行业里面没有收入,或者极少收入的公司,成立极短时间就估值超过数十亿,融资多轮,未来却还是未知数。虽然资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技术开发的进度,但如果技术本身成熟时间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这样的加速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风投来说,大部分时候没有意义。

第四,部分投资人对于技术本身有迷恋和误解。

如前所述,技术本身需要有载体,需要体现在最终的落地,而过度强调技术本身就回避了其后的众多转化过程。实际上在技术落地层面上、规模制造工艺、制造流程精细化、供应链组织管理这些方面的壁垒有可能远比单纯的技术壁垒难得多。

真正顶尖的纯粹靠技术过活的公司不是没有,但那是极少数;绝大多数VC面对的公司,只是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但仍然要着眼于其后技术转化落地的。如果创始人只和投资人吹嘘技术如何先进,只字不提后面的事情,那他不是无知就是骗子,没有产品落地和应用场景,没有大批量客户需求的技术都是耍流氓。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技术壁垒只是众多壁垒的一种,并且是动态壁垒,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作为最初的护城河,技术壁垒是有效的,但一旦进入商业化阶段,更多靠的是快速迭代和其他诸多因素共同构筑的综合壁垒。

第五,技术和制造业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时间累积的大量行业经验,没有行业经验的年轻团队很难立足。

文章来源:《北极光》 网址: http://www.bjgzzs.cn/zonghexinwen/2021/0610/750.html

上一篇:地球上最伟大的“灯光秀”——北极光究竟如何
下一篇: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就“数字边贸”和疫情防控

北极光投稿 | 北极光编辑部| 北极光版面费 | 北极光论文发表 | 北极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极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